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 南宋 · 楼钥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九四七、《攻愧集》卷五一、《止斋先生春秋后传》卷首
《春秋后传》、《左氏章指》二书,故中书舍人止斋陈公傅良之所著也。
《春秋》之学不明久矣,啖、赵之后,至本朝而后有泰山孙先生复,尊王之说弥显,公是刘先生敞《权衡》、《意林》等书,订證尤详。
伊川程先生颐虽无全书,而一序所该,圣人之大法备矣。
王荆公安石之说盛行,此道几废。
建炎绍兴之初高宗皇帝复振斯文,胡文定公安国承伊洛之馀,推明斯道,劝讲经筵,然后其学复传,学者以为标准,可谓大全矣。
东莱吕公祖谦又有集解行于世,《春秋》之义殆无遗蕴。
止斋生于东嘉,天资绝人,诵书属文,一旦迥出诸老先生上,敛然布衣,声名四出。
六经之说,流行万里之外,而其学尤深于《春秋》。
钥非深于此者,尝涉猎诸公之书,非不明白,然亦不过随文辩释,间有前后相为发明者,亦不见体统所在。
钥自客授之初,即从止斋游,虽不得执经其门,尝深叩之。
同在西掖时,始以《隐公后传》数篇相示,因为道《春秋》之所以作,左氏之所以有功于经者,其说卓然。
且曰:「自余有得于此而欲著书,于诸生中择其能熟诵三传者,首得蔡君幼学
蔡既仕,又得二人焉,曰胡宗,曰周勉
游宦必以一人自随,遇有所问,其应如响」。
而此书未易成也,未几去国,而钥亦归,虽若相忘于江湖,而友朋之来,必以此书为问。
虽亲炙之者跪以请,则曰:「此某身后之书也」。
迨卒于嘉泰三年,而此书始出。
其婿林子燕最得其传。
又四年,而后长子师辙与其徒汪龙友以二书来。
钥老矣,如获希世之珍,屏去他书,穷昼夜读之,始尽得其大意。
呜呼,盛哉!
盖未有此书也。
先儒以例言《春秋》者切切然以为一言不差,有不同者,则以为变例,窃以为未安。
公之书不然,深究经旨,详阅世变,盖有所谓隐、桓、庄、闵之《春秋》,有所谓僖、文、宣、成之《春秋》,有所谓襄、昭、定、哀之《春秋》。
始焉犹知有天子之命,王室犹甚威重,自霸者之令行,诸侯不复知有王矣。
桓公之后,齐不竞而晋霸;
文公既亡,晋不竞而楚霸。
悼公再霸而又衰,楚兴而复微,吴出而盟诸夏,于越入吴,而《春秋》终矣。
自杜征南以来,谓平王东周始王隐公逊国之贤君,其说甚详。
而公以为不为平王,亦不为隐公,而为桓王,其说为有据依。
又其大节目如诸侯改元,前所未有。
齐鲁诸大国比数世间,有世而无年。
至记厉王奔彘,始有纪年。
古者诸侯无私史,《乘》与《梼杌》、《春秋》皆东迁之史也。
书齐郑盟于石门,以志诸侯之合,书盟于咸,以志诸侯之散,是《春秋》之终始也。
隐、桓、庄之际,惟郑多特笔;
襄、昭、定、哀之际,惟齐多特笔。
诸侯专征而后千乘之国有弑其君者矣,大夫专将而后百乘之家有弑其君者矣。
宋、鲁、卫、陈、蔡为一党,齐、郑为一党。
公会齐、郑干中丘而后诸侯之师衡行于天下,罪莫甚于郑庄,宋、鲁、齐、卫次之。
而父子兄弟之祸,亦莫甚于五国,是可为不臣者之戒矣。
齐桓公卒,郑遂朝楚;
之变夷,郑为乱阶。
侵蔡伐楚,以志齐桓之霸;
侵陈侵宋,以志楚之霸,足以见夷夏之盛衰矣。
书公孙兹帅师,书公孙敖帅师,书公子季友卒,皆见三家之所从始。
首止之盟,郑伯逃归,不盟则书,以其背夏盟也。
厉之役,郑伯逃归,不书,盖逃楚也。
夷夏之辨严矣。
自隐而下,《春秋》治在诸侯;
自文而下,治在大夫
有天下之辞,有一国之辞,有一人之辞。
于干戈无所不贬,于玉帛之使则从其爵,劝惩著矣。
文十年而狄秦,又三十年而狄郑,又五十馀年而狄晋。
狄郑犹可也,狄晋甚矣。
贬不于其甚,则于事端,馀实录而已矣。
此皆先儒所未发。
至僖之三十一年,四卜郊不从,乃免牲,犹三望,极言鲁之用天子礼乐,以明堂位之言为不然。
惠公始乞郊而不常用,僖公始作颂而以郊为夸,引祝鮀之言为證,此尤为前所未闻也。
若左氏或以为非为经而作,惟公以为著其不书,以见《春秋》之所书者,皆左氏之力。
《章指》一书首尾专发此意。
昔人以杜征南为丘明忠臣,然多曲从其说,非忠也。
公之《章指》谓「君子曰」者,盖博采善言,「礼也」者,盖据史旧文,非必皆合于《春秋》。
或曰后人增益之,或曰后人依仿之,或以凡例义浅而不取,或以例非左氏之意。
盖爱而知其恶者,乃所以为忠也。
又言庄公元年七年十九年以后,讫终篇多无传,疑有佚坠,公之求于传者详矣。
呜呼!
止斋游,前后三十年,不得卒业于其门,既兴殄瘁之悲,而后得二书,其间尚有欲质疑而不可得,此所以抚卷三叹而不能自已也。